行业基本情况
截至2020年7月底,全国31个省(区、市)共有拍卖企业8359家, 比上年同期增加692家;此外,有分支机构263家,与去年同期持平。有国家注册拍卖师执业人数11680人。
据“商务部业务系统统一平台”统计,7月份全国拍卖企业拍卖成交场次11794场,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883场,实现成交额689.38亿元,同比增长16.81%。
主要标的成交情况
7月,拍卖行业成交额在今年上半年末走出疫情影响的背景下,出现强劲反弹态势,同比增长16.81%,实现了行业成交额的“翻红”。
具体到各主要标的,房地产、土地使用权、股权债权和其他拍卖业务成交额同比均出现增长;机动车、农副产品、无形资产和文物艺术品拍卖业务成交额同比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。
本月,房地产拍卖成交额107.02亿元,同比增长13.04%;土地使用权拍卖成交额422.89亿元,同比增长13.41%,继上半年以来成交额继续保持了增长;股权、债权拍卖成交额69.60亿元,同比增长102.31%,为7月份标的类的最大增幅;其他标的类拍卖成交额59.28亿元,同比增长60.03%。
本月,机动车拍卖成交额13.84亿元,同比下降5.52%;农副产品拍卖成交额2.78亿元,同比增长高达30.62%;无形资产拍卖成交额12.29亿元,同比下降28.35%;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1.68亿元,同比下降89.09%;机动车和农产品作为行业的新兴业务,虽是行业经营的亮点和热点,但业务份额的市场表现并不稳定。
主要委托对象成交情况
7月,在各主要委托人中,法院委托、政府部门委托、破产清算组委托和其他机构委托拍卖成交额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;金融资产机构和个人委托则呈现下降趋势。
各省市成交情况
7月,受地方经济情况、国有土地出让政策措施、司法拍卖和公共资源交易政策等因素影响,全国各省市拍卖成交额分布继续表现出发展不均衡的状况。
成交额在50亿元以上的有5个省市,分别是:安徽省、河北省、福建省、上海市和四川省;5省市成交额总计占比全国超过60%,即全国主要成交额分布在沿海及东部发达地区。
—来源:中拍协